1月26日,“新春義墨進萬家”文化志愿者在行動暨春聯贈送儀式在渭南市文化藝術中心舉行。記者 楊大君 攝
陜西網訊(記者 楊大君 實習記者 任禹霏)“無聯不成春,有聯春更濃”。1月26日,“新春義墨進萬家”文化志愿者在行動暨春聯贈送儀式在渭南市文化藝術中心舉行。
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馬小紅宣布“新春義墨進萬家”文化志愿者在行動活動啟動。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郭雅文,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武毅,市文化藝術中心理事會理事長張百獻,市文化藝術中心主任王旺山等參加活動。
寫春聯送福字 暖心歡喜過大年
活動現場,福字紅斗方、寅虎剪紙栩栩如生、春聯紅宣紙一字排開,擅長書法的志愿者們揮毫潑墨,寫著新年祝福語,擅長剪紙的藝術節們精雕細琢,剪出精美窗花。
“春聯還是手寫的有年味”,“搶”到一副春聯王大爺笑呵呵的說,“寫的好呀,意味深長福氣滿滿,還好來得早,不然就沒我的份兒了!”文化志愿者們揮毫潑墨、筆走蛇龍,一行行寓意吉祥的話語躍然紙上,一張張飽含真情的“福”字在筆下誕生,一幅幅散發著清新墨香的春聯驚艷“亮相”,其中既有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景,也有紅紅火火的幸福寫照。前來圍觀的市民絡繹不絕,有的品評書法意蘊,對書法功底贊不絕口;有的誦讀春聯內容,挑選自己心儀的對聯。大家手捧墨跡未干、字跡飄香的春聯,愛不釋手,活動現場充滿了歡聲笑語。
“這里是老虎,這里是蝙蝠,所以既叫?;⒂纸行★w虎,這里是病毒,飛虎震病毒,希望大家都可以如虎添翼,過個幸福平安的年。”渭南市剪紙學會常務秘書長曹靜指著她剛剪好的窗花向群眾講解到。 “曹老師手太巧了,我要好好收藏,感謝曹老師,也感謝這次公益活動。”張女士拿到曹老師創作的“飛虎征病毒”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展現年俗魅力 文化惠民年味濃
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郭雅文介紹,為了響應疫情防控要求,避免人員聚集,今年主要采取線上預約線下贈送相結合的模式,提前邀請書法家們準備好2000余福春聯和‘福’字,為堅持在抗擊疫情工作一線的醫院醫護工作者、社區抗疫人員、民警及廣大社區群眾贈送了春聯。希望通過贈送春聯的形式,把祥和的節日氣氛和溫暖帶給辛苦在一線的工作人員。市文化和旅游局還組織了自元月1日起為期50天的“渭”你服務——渭南文化惠民伴你行網上文化展播活動,鼓舞廣大群眾抗疫斗志,用文藝作品為抗疫助力加油,送上群文人奉獻的文化精神食糧,更好地服務廣大群眾。
據了解,“新春義墨進萬家”文化志愿者在行動活動于2012年首次舉辦,由中共渭南市委宣傳部指導、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市文化藝術中心承辦,既是渭南市開展的一項文化志愿者活動,也是渭南市成熟的群眾文化品牌活動,截止今年已連續舉辦了10屆。10年來,共組織文化志愿者書寫贈送春聯、“福”字及剪紙窗花近4萬幅,惠及了渭南城鄉百姓,讓群眾感受和體會到傳統年俗的魅力,營造了新春喜慶祥和的氣氛,也給全市文化志愿者提供了凝聚城市文明的平臺,讓文化志愿服務成為生活常態。
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馬小紅,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郭雅文,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武毅,市文化藝術中心理事會理事長張百獻,市文化藝術中心主任王旺山等參加活動。記者 楊大君 攝
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馬小紅宣布“新春義墨進萬家”文化志愿者在行動活動啟動。記者 楊大君 攝
現場送“福”。記者 楊大君 攝
與會領導觀看文化志愿者現場創作。記者 楊大君 攝
文化志愿者創作剪紙作品。記者 楊大君 攝
文化志愿者現場揮毫寫春聯。記者 楊大君 攝
文化志愿者現場揮毫寫春聯。記者 楊大君 攝
文化志愿者現場揮毫寫春聯。記者 楊大君 攝
文化志愿者創作剪紙作品。記者 楊大君 攝
市民挑選到自己心儀的對聯。記者 楊大君 攝
市民挑選到自己心儀的對聯。記者 楊大君 攝
曹靜老師展示剪紙作品。記者 楊大君 攝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