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陜西最早的黨團組織在這里誕生,震動西北的渭華起義在這里爆發,八路軍三大主力部隊從這里東渡黃河奔赴抗日一線,西北野戰軍從這里拉開解放大西北的序幕……這些輝煌的革命歷史給渭南留下了豐厚而閃耀的革命文物和歷史遺存。
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著眼黨的事業薪火相傳,保護好革命文物,傳承好紅色基因,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各級各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提升革命文物保護力度,發揮綜合效益、弘揚革命精神,不斷激發干事創業的熱情,引導干部群眾堅守初心,牢記使命,在譜寫渭南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的道路上奮勇前進。
保護好革命文物,傳承好紅色基因,就要提升革命文物的保護力度。我市已知的革命文物眾多,目前全市有47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和273件(套)可移動革命文物被省文物局列入陜西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但渭南的革命文物遠不止這些,還有為數不少的革命文物需要及時排查、收集、整理、發現,這就需要我們采取各種方式方法,加大對革命文物及“四史”相關見證物的征集力度,對全市革命遺址遺跡、紀念設施、文物藏品等進行定期排查,加強對革命文獻檔案資料、口述史資料的調查、征集和整理。要堅持保護第一、傳承優先,制定導向明確、利于實施的整體保護規劃,科學做好修繕,創新展陳方式,加強常態管理,確保革命文物的歷史真實性、風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續性。
保護好革命文物,傳承好紅色基因,就要發揮革命文物的綜合效益。革命文物保護,是政治效益、經濟效益、文化效益、社會效益的綜合體現。各級政府要樹立保護革命文物也是政績的理念,加強對革命文物的研究闡釋,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思想內涵和時代價值,統籌好革命文物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把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與紅色旅游、產業壯大、鄉村振興等相結合,特別是要把握好傳承紅色文化與獲取經濟利益之間的平衡點,注重包容發展、增進人民福祉,讓革命文物真正“活”起來。
保護好革命文物,傳承好紅色基因,就要弘揚好革命精神。革命文物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人苦難輝煌的百年歷程,是傳承紅色基因、激發愛國情懷、凝聚民族力量、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要深入挖掘革命文物里的故事、故事里的細節、細節里的精神,更好體現教育、警示和激勵作用,真正讓革命文物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活教材”。要積極探索建立宣傳、教育、民政、財政、文化、文物等革命文物工作相關部門的聯動機制,突出社會效益、注重精神傳承,將革命文物融入黨史學習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廉政教育中。
懷中一寸心,千載永不易。大力保護革命文物、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始終保持革命者的大無畏奮斗精神,扎實推進革命文物的保護、管理和使用,把紅色資源利用好,革命傳統發揚好,紅色基因傳承好,我們就一定能不負時代、不負夢想,在奮力譜寫渭南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的道路上勇毅前行。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